表揚,是家庭家教中常用的一種家教方法。通過對孩子的好思想、好行為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評價,可以激勵孩子不斷進步。
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表揚是一種正向強化手段,通過表揚來使那些符合某種價值取向的行為得以鞏固,從而能夠堅持下去并獲得進一步發展。正確的表揚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能力。雖然對不正確的行為進行批評,也可以達到一定的家教效果,但是批評的作用遠不如正面的表揚。
按表揚的表現形式和程度不同,進一步可分為兩種方式:
一是贊許。就是對于孩子在思想、品德和行為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因素,給予肯定和贊同,以鼓勵孩子繼續發揚。在贊許的時候常常運用口頭語言如“不錯”“好”“你真棒”等來表示肯定,也可以運用適當的目光接觸、點頭、微笑、手勢等來表示,還可以用書面(信件等)來給予表揚。贊許既可以單獨進行,也可以當眾進行。
二是獎勵。就是對孩子在思想、品德和行為等方面的突出表現和明顯的進步,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。獎勵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兩種。物質獎勵是通過滿足孩子物質上的某些需要來對其進行肯定,精神獎勵則是通過滿足孩子精神上的需要來達到表揚的目的。
有些家長認為表揚這種家教方法很簡單,很容易做好。其實不然,表揚并不總是可以獲得正面而良好的效果,運用不當,可能還會適得其反。表揚也是一門藝術,要收到積極的效果,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表揚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:
第一,要以正面表揚為主,結合表揚進行說服家教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家長總是只看到自己孩子毛病和缺點太多,吵嘴、打架、撒謊,貪玩,幾乎看不到孩子有什么好的表現。因此,家長對這樣的孩子總是不斷給予批評,甚至有時還運用武力進行家教。而實際上,表揚這種家教方法對于所有的孩子都有積極作用,尤其是對于那些表現不太好的孩子,顯得更加重要。因為表現不太好的孩子,身上的消極因素比較多,平時很少得到肯定,他們缺乏自尊心、自信心和上進心。對這樣的孩子,家長首先應調整他們的情緒和心態,不能對孩子產生厭煩心理,簡單地消極地對待孩子。其次,家長應該全面地發展地看待孩子。家長往往感情用事,對缺點、毛病看的比較清楚,而對孩子表現出的優點、長處和進步,卻往往視而不見,看見了也不以為然。這樣,只會加深對立情緒,讓孩子越來越消極。家長應該明白,在孩子的小心眼里,渴望著自己的行為引起關注,得到贊許。如果他們積極的行為不能達到目的,就會反過來采取消極的行為。因此,家長應該多留心孩子在做什么,努力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進步,哪怕是微不足道的,對這些孩子也是極其可貴的,應該馬上給予表揚。表揚的力量是巨大的,在你不斷的表揚聲中,孩子的行為將發生奇跡般的變化,積極的表現會越來越多,消極的行為隨之減少。家長也不必擔心孩子會過度依賴表揚,其實,對孩子來說,家長的表揚不是太多了,而是太少了。
第二,要明確表揚的目標是孩子的行為,而不是孩子本身。
當孩子做錯事時,有的家長氣急敗壞,喜歡責罵他們自私、懶惰、頑皮、不聽話,但責罵完了,家長“出氣”了,孩子的那些毛病并沒有得到改正。事實上,我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到孩子的行為上,如何把孩子變得更無私、勤勞,才是家長們真正應該做的事情,而不是僅僅責罵孩子自私、懶惰。同樣,在表揚孩子的時候,一定要明確表揚的目標是孩子的行為,而不是孩子本身。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,要讓孩子確定究竟哪一種行為受到了表揚,表揚越具體明確,孩子就越容易理解,也就越可能自覺重復這一行為。比如,表揚孩子“你真是個好孩子”,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什么行為表現得到了家長的肯定,而如果這樣說: “你能自覺做家庭作業,真是太好了”,效果就要好得多。表揚的目標指向,使孩子明確自己的優點和進步,知道以后如何去做的正確的事情,從而使孩子本身能夠不斷產生家長期待的積極變化。當孩子的良好行為不斷得到強化,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時候,孩子本身自然就成為了一個“好孩子”。
第三,表揚要及時。
當孩子有了好的表現的時候,家長一旦發現,就應該及時給與恰當的表揚。兒童的思想情緒又不穩定的特點,如果不能及時對他們的良好行為表現給以肯定和強化,上進的愿望可能就會出現動搖,表揚的激勵作用就會大打折扣。這就要求家長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,注意時刻細致觀察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行為表現,隨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變化,對孩子表現出的點滴進步都給予及時地肯定,使孩子上進的愿望得到鞏固和強化。
第四,表揚的方式要恰當。
對孩子進行表揚時,首先要確立一個目標,一旦孩子的行為循著這個目標方向有了進步,哪怕是再微小的進步,都要及時表揚。比如孩子如果總是把東西隨地亂擺放,那么可以確定一個目標,就是要求孩子學會自己把物品整理擺放整齊。很可能剛開始的時候,孩子總是不會那樣做,但是你還要堅持不懈地重復這一要求,如果有一次他把一件剛玩過的物品又放回到原處,這時候你就應該及時對這個舉動加以表揚?!岸?,真不錯,從哪里拿下來的東西玩過之后就應該放回到原來的地方,以后你也要這么做哦”。再比如,很多小孩子喜歡在大人說話的時候插嘴打岔,其實這是因為小孩不希望大人忽視他,而用這種方式來引起大人的注意。對孩子的這種行為,就可以運用表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改善。最初的時候,孩子可能靜靜地聽家長跟別人說話,過了一會(比如兩分鐘),如果孩子還沒有插嘴亂嚷,家長就應該停下來對他說一句“真乖”,然后繼續講話,然后過一段更長一點的時間,再表揚孩子一次,這樣孩子就學會了在大人說話時靜靜等待。當原先確立的目標達到時,一種新行為完全建立起來,稍許的表揚就足以使這種行為得到維持,但仍然不能完全放棄表揚。